1. 基本概念 协同过滤推荐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已有用户群过去的行为或意见预测当前用户最可能喜欢哪些东西或对哪些东西感兴趣。 纯粹的协同方法的输入数据只有给定的用户-物品评分矩阵,输出数据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表示当前用户对物品喜欢或不喜欢程度的预测数值; (2)n项推荐物品的列表。 用户行为的统一表示:
2. 特点 (1)依赖于系统中用户的惯用数据(显性反馈数据和隐形反馈数据) (2)对推荐对象没有特殊的要求,能处理非结构化的复杂对象 3. 分类 (1)基于用户的邻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2)基于项目的邻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3)基于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4. 实现原理 ①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是通过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发现用户对商品或内容的喜欢(如商品购买,收藏,内容评论或分享),并对这些喜好进行度量和打分。根据不同用户对相同商品或内容的态度和偏好程度计算用户之间的关系。在有相同喜好的用户间进行商品推荐。简单的说就是如果A,B两个用户都购买了x,y,z三本图书,并且给出了5星的好评。那么A和B就属于同一类用户。可以将A看过的图书w也推荐给用户B。 1.1 寻找偏好相似的用户 我们模拟了5个用户对两件商品的评分,来说明如何通过用户对不同商品的态度和偏好寻找相似的用户。在示例中,5个用户分别对两件商品进行了评分。这里的分值可能表示真实的购买,也可以是用户对商品不同行为的量化指标。例如,浏览商品的次数,向朋友推荐商品,收藏,分享,或评论等等。这些行为都可以表示用户对商品的态度和偏好程度。 从表格中很难直观发现5个用户间的联系,我们将5个用户对两件商品的评分用散点图表示出来后,用户间的关系就很容易发现了。在散点图中,Y轴是商品1的评分,X轴是商品2的评分,通过用户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A,C,D三个用户距离较近。用户A(3.3 6.5)和用户C(3.6 6.3),用户D(3.4 5.8)对两件商品的评分较为接近。而用户E和用户B则形成了另一个群体。 散点图虽然直观,但无法投入实际的应用,也不能准确的度量用户间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数字对用户的关系进行准确的度量,并依据这些关系完成商品的推荐。 1.2 欧几里德距离评价 欧几里德距离评价是一个较为简单的用户关系评价方法。原理是通过计算两个用户在散点图中的距离来判断不同的用户是否有相同的偏好。以下是欧几里德距离评价的计算公式。 通过公式我们获得了5个用户相互间的欧几里德系数,也就是用户间的距离。系数越小表示两个用户间的距离越近,偏好也越是接近。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太小的数值可能无法准确的表现出不同用户间距离的差异,因此我们对求得的系数取倒数,使用户间的距离约接近,数值越大。在下面的表格中,可以发现,用户A&C用户A&D和用户C&D距离较近。同时用户B&E的距离也较为接近。与我们前面在散点图中看到的情况一致。 1.3 皮尔逊相关度评价 皮尔逊相关度评价是另一种计算用户间关系的方法。他比欧几里德距离评价的计算要复杂一些,但对于评分数据不规范时皮尔逊相关度评价能够给出更好的结果。以下是一个多用户对多个商品进行评分的示例。这个示例比之前的两个商品的情况要复杂一些,但也更接近真实的情况。我们通过皮尔逊相关度评价对用户进行分组,并推荐商品。 1.4 皮尔逊相关系数 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结果是一个在-1与1之间的系数。该系数用来说明两个用户间联系的强弱程度。 相关系数的分类
通过计算5个用户对5件商品的评分我们获得了用户间的相似度数据。这里可以看到用户A&B,C&D,C&E和D&E之间相似度较高。下一步,我们可以依照相似度对用户进行商品推荐。 2,为相似的用户提供推荐物品
当我们需要对用户C推荐商品时,首先我们检查之前的相似度列表,发现用户C和用户D和E的相似度较高。换句话说这三个用户是一个群体,拥有相同的偏好。因此,我们可以对用户C推荐D和E的商品。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不能直接推荐前面商品1-商品5的商品。因为这这些商品用户C以及浏览或者购买过了。不能重复推荐。因此我们要推荐用户C还没有浏览或购买过的商品。
我们提取了用户D和用户E评价过的另外5件商品A—商品F的商品。并对不同商品的评分进行相似度加权。按加权后的结果对5件商品进行排序,然后推荐给用户C。这样,用户C就获得了与他偏好相似的用户D和E评价的商品。而在具体的推荐顺序和展示上我们依照用户D和用户E与用户C的相似度进行排序。 以上是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这个算法依靠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来计算相关度。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定的数据积累(冷启动问题)。对于新网站或数据量较少的网站,还有一种方法是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 ②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与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很像,将商品和用户互换。通过计算不同用户对不同物品的评分获得物品间的关系。基于物品间的关系对用户进行相似物品的推荐。这里的评分代表用户对商品的态度和偏好。简单来说就是如果用户A同时购买了商品1和商品2,那么说明商品1和商品2的相关度较高。当用户B也购买了商品1时,可以推断他也有购买商品2的需求。 1. 寻找相似的物品 表格中是两个用户对5件商品的评分。在这个表格中我们用户和商品的位置进行了互换,通过两个用户的评分来获得5件商品之间的相似度情况。单从表格中我们依然很难发现其中的联系,因此我们选择通过散点图进行展示。 在散点图中,X轴和Y轴分别是两个用户的评分。5件商品按照所获的评分值分布在散点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商品1,3,4在用户A和B中有着近似的评分,说明这三件商品的相关度较高。而商品5和2则在另一个群体中。
在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中,我们依然可以使用欧几里德距离评价来计算不同商品间的距离和关系。以下是计算公式。 通过欧几里德系数可以发现,商品间的距离和关系与前面散点图中的表现一致,商品1,3,4距离较近关系密切。商品2和商品5距离较近。
我们选择使用皮尔逊相关度评价来计算多用户与多商品的关系计算。下面是5个用户对5件商品的评分表。我们通过这些评分计算出商品间的相关度。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商品1&2,商品3&4,商品3&5和商品4&5相似度较高。下一步我们可以依据这些商品间的相关度对用户进行商品推荐。 2,为用户提供基于相似物品的推荐 这里我们遇到了和基于用户进行商品推荐相同的问题,当需要对用户C基于商品3推荐商品时,需要一张新的商品与已有商品间的相似度列表。在前面的相似度计算中,商品3与商品4和商品5相似度较高,因此我们计算并获得了商品4,5与其他商品的相似度列表。 以下是通过计算获得的新商品与已有商品间的相似度数据。
这里是用户C已经购买过的商品4,5与新商品A,B,C直接的相似程度。我们将用户C对商品4,5的评分作为权重。对商品A,B,C进行加权排序。用户C评分较高并且与之相似度较高的商品被优先推荐。 ③ 基于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 基于样本的用户喜好信息,训练一个推荐模型,然后根据实时的用户喜好的信息进行预测,计算推荐。 常见的模型计算有:基于矩阵分解、基于贝叶斯网络、基于SVM。 5. 优缺点分析 ① 优点 (1)不需要对物品或者用户进行严格的建模 (2)不需要用户和项目属性信息 (3)这种算法计算出来的推荐是开放的,可以共用他人的经验,很好的支持用户发现潜在的兴趣偏好 (4)大部分场景中能够产生足够好的效果 ② 缺点 (1)这种算法的核心基于历史数据,所以对新物品和新用户都有”冷启动“问题 (2)推荐的效果仅依赖于用户的历史偏好数据的多少和准确性 (3)用户历史偏好使用稀疏矩阵进行存储,在计算上有明显问题 (4)由于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很难修改或者根据用户的使用演变,在推荐广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6. 补充 稀疏性问题研究的现状: 解决稀疏性问题的六类方法:空值填补、新相似性方法、结合基于内容的推荐、推荐结果融合、图论和其他的方法。 推荐系统的「冷启动」包含两个层面: ① 用户的冷启动 应该是80%的「冷启动」所描述的问题,新的用户因为没有在产品上留下行为数据,你自然无法得知他/她的喜好,从而做出靠谱的推荐。这时一般需要借助用户的背景资料,或者引导性地让用户选择,或者暂时用热门启动替代个性化推荐来解决,在线推荐系统可以做到在用户产生行为数据后立马更新推荐列表。 ② 物品的冷启动 主要适用于ItemBased的场景,即对一个物品推类似的物品,因为新物品还没有用户行为数据,自然也就没有办法通过协同过滤的方式进行推荐,这时一般会利用物品属性的相关程度来解决。 转载请并标注: “本文转载自 linkedkeeper.com (文/肖依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